无障碍阅读

张掖市科学技术协会

学术学会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学术学会

为耄耋院士点个赞——“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张掖市农科院发展侧记

发布日期:2019-03-11 10:55来源:张掖市农科院作者:

“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市农科院发展带来了什么?”

为引进和发挥高端人才的作用,与院士团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提高了2—4倍。年均科研项目增加2倍。全院各类研究项目由2012年的17项、2013年的43项增加到2017年的56项,几年内增长 229,近三年,年均实施科研项目56项左右。年均育成新品种增加2.57倍。60年来全院共育成各类作物新品种126个,年均1.93个。其中近6年来培育新品种41个、年均6.83个,年均增长257%。年均科研成果增加4倍。建院60年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126项,年均1.58项。近五年来共完成科研成果48项,年均8项,年增长406%。其中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6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4项;鉴定或登记成果28项。《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金凯2号选育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近8年来由我市科技人员独立完成的唯一一个省级一等奖。甘肃省地方标准制定和专利申请、授权取得新突破。建院以来共制定甘肃省地方标准9项,均为近三年来制定的。近三年来,共申请国家专利61项,其中已授权45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专利40项)。在科研成果倍增的同时,人才建设上也取得了新进展。建院60年以来,共晋升正高 13人、副高 46人、培养研究生9人、技师14 人。其中近五年来晋升正高6人、副高7人、培养研究生8人,技师5人。生产着全国5%的大田玉米种子和10%甜糯玉米种子。

张掖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常年维持在100万亩左右的玉米制种规模,生产能力达到满足全国玉米制种市场50%的要求,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市每年提供的玉米种子占整个市场份额的40%,而市农科院则生产着全国5%的大田玉米种子和10%甜糯玉米种子。

自2011年“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来,年逾八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先生,受聘到张掖市农科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后,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是提出努力把张掖建成“西北绿洲区生态高值农业示范区”,二是在市农科院成立“生态高值农业研究所”,三是要做大做强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必须要“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克服玉米制种基地连作障碍、大面积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四是为了国家玉米种业赶超国外先进水平,他向农业部领导提出书面建议,应参照张掖玉米种子的质量水平,提高与修订“国家玉米种子质量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先生提出在张掖开展“麦后复种饲用油菜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建立高原油菜区试站、建立饲用油菜制种基地和推广双低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号’”四点建议。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在技术发展方向、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深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攻克技术难题,带领本院转型升级,使张掖市农科院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院士专家团队的智力资源和平台资源,持续推动发展,大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并形成具有强大科研能力的技术队伍。

众里寻他千百回,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按照赵其国院士的建议,张掖市农科院重新确定科研方向、研究重点及内部机构:

1.成立了全国首家生态高值农业研究所

按照赵其国院士的建议,经市委编办批复,市农科院于2012年9月成立了全国首家生态高值农业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取得省部级二等级1项、三等奖1项,市厅级奖2项,获授权的国家专利2项,制定地方标准7项,特别在张掖市功能食品、富硒锶土壤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总结出的“9812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技术”、“4380半膜平铺节水灌溉技术”已全面推广应用。

2.成立了玉米种子研究院,建立了玉米单倍体育种协同创新基地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张掖市人民政府共同商议发起,由张掖市农科院牵头成立了张掖玉米种子研究院,主要围绕玉米“三品”,品种、品质、品牌进行研究与成果推广,目前已开展了玉米单倍体引导育种、制种玉米生产管理计算机专家系统研发及制种玉米水肥管理优化模式和制种玉米病虫害预警预报方面的研究。

张掖市农科院与甘肃省金源公司合作,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张掖市农科院玉米协同创新基地200亩,开展单倍体育种、辐射育种、不育花育种和丝黑穗、茎腐病、大斑病抗病性及耐密性、抗旱性鉴定等试验研究工作。年创创制玉米准单倍体30万分、DH系4500份,进行DH系抗病性、抗寒性、耐时密性等精准鉴定8000多份,近5年来,该基地共培育玉米新品种20多个,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通过国家审定品种2个,实现了我市玉米品种在国审品种上的零突破。

3.开展了制种玉米高效节水技术研究

在赵其国院士的指导下,联合有关单位开展了国家重大星火项目《甘肃黑河中游玉米高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创新的制种玉米“9812膜下滴灌技术”及“4380制种玉米半膜平铺节水技术”亩均节药10%、节肥20%、节水30%、节劳动力3个,全市已推广20万亩,生态效益显著。

4.开展了玉米制种基地连作障碍技术研究

张掖市玉米制种大部分基地连作已经20年左右,个别地方连作33年,土壤中的病虫害由上世纪80年代的40多种上升到目前的80多种。青枯病、棉铃虫等量爆发式增加,土壤中总磷含量较上世纪80年代翻一番,造成亩均制种产量由上世纪90年代500公斤左右下降到目前的400公斤。在赵其国院士团队的支持下,我院与企业合作,研制出了针对张掖玉米制种基地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剂,引进了山东泉林嘉有黄腐酸生物菌剂及中科院微生物所研制的环保肥料增效剂开展了试验,同时还开展“制种玉米+大豆”间作套种试验。

根据傅廷栋院士的建议,解决了油菜产业发展上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2014年我市油菜主产区近40万亩发生黄曲跳甲、苜蓿盲蝽虫害,在傅廷栋院士指导下采取了科学防治措施,使虫害的防治率达到80%,挽回经济损失达2900万元。同时在我市油菜主产区推广由傅院士团队培育的“华协1号”油菜新品种6万亩,占到种植面积的30%,平均亩增产20公斤,增产油菜籽120万公斤,增加收入720万元。开展的油菜精量播种技术,不仅提高播种质量和作业效率,还可节约种子、减少间定苗用工、解决留生苗,增产效果明显。

耄耋不言老,奉献热情高。市农科院为耄耋院士点个大大“赞”!

(张掖市农科院  吴海燕  孙敏供稿)


主办:   张掖市科学技术协会      电话:(0936)8214871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杏林南路市委市政府统办三号楼     陇ICP备2021001530号-1